高性能復合材料汽車零部件開發與應用
項目類型
汽車
企業所在地
廣東省/肇慶市/四會市
創建日期
2019-06-06
廣東亞太輕量化技術研究有限公司
融資金額(萬元):
8000
項目介紹
1.技術來源、產品目標
復合材料的應用技術主要是自主研發,公司現有的2項發明專利,9項已受理正在實審中的發明專利,授權7項實用新型專利,其中不少都是復合材料的應用,例如,“一種輕型車身后地板”、“一種抗分層性能好的復合材料”、“一種新型集裝箱”、“一種碳纖維復合材料汽車翼子板”等。成形技術得到航天43所、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支持,共同開發復合材料汽車零部件智能模壓設備,制造工藝合理、生產成本可控、產品質量穩定。2019年要完成廣汽新能源車A、B柱、電池盒、引擎蓋、翼子板,華晨集團、中航鋰電、深圳沃特瑪電池盒等零部件開發和試產;2020年完成高新區小鵬智聯、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等部件研制和試產。公司從產品結構設計、工藝開發、智能制造等都達到一定高度。
2.關鍵技術要點
(1)結構設計及優化。根據汽車零部件的結構要求和尺寸大小,采用仿真分析獲得部件的力學性、鋪層結構和材料需求量的預算數據。
(2)工藝設計。根據車型、產品大小、承載力、成本核算,選擇合適的工藝。
(3)材料選型設計。根據產品力學性能要求選擇預浸料或碳布、液態環氧樹脂復合高溫固化工藝;
3.生產策略
樣件試制用真空導入工藝;量產用熱塑、熱固智能模壓工藝或RTM工藝、HP-RTM工藝。
4.開發背景及目前所處發展階段
新能源電動汽車高速發展,對汽車的輕量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碳纖維復合材料汽車零部件的發展創造了商機。中國汽車工業協會2018年1月11日發布的數據,新能源汽車產銷量2018年將超100萬輛以上,2020年規劃為200萬輛,我國新能源汽車呈現強勢發展態勢。
5.國內外同類產品技術、產品比較
碳纖維復合材料汽車零部件在汽車工業輕量化已經初具規模,德國寶馬、奔馳,美國特斯拉,阿爾法特·羅密歐等世界級名車已經大規模應用,寶馬、奧迪等汽車中有三十多種零部件使用了碳纖維復合材料。
公司依托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先進智能制造技術,共同開展復合材料汽車零部件制造快速成形設備,實現從技術研發、產品性能、規模生產的有效集成,生產工藝實現模壓每件10分鐘,快速成型技術達到國內一流。
6.產品獨特性、新穎性、先進性
公司產品優勢:①客戶目標明確;②研發技術實力雄厚,產品檢測手段權威;③智能模壓設備共同開發,設備使用率高、設備成本低,生產成本可控。 產品有 “一種提高復合材料抗分層好的性能的方法”發明專利,對產品材料鋪層、角度、承載有了明確的要求,創新團隊參與了汽車零部件“汽車用碳纖維復合材料覆蓋部件通用技術要求”標準的制訂。
商業模式
1、市場定位
立足于服務新能源汽車輕量化工程和提升新能源汽車安全性能為目標。以廣汽集團在番禺投資年產20萬輛的智能新能源汽車部件;小鵬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部件;廣東寶龍汽車有限公司特種改裝車部件;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部件;在新能源動力電池箱(包)重點開拓:寧德時代、廣汽、中航鋰電、華晨集團、深圳沃特瑪;后續跟進比亞迪、國軒高科、比克動力、力神、孚能科技、億緯鋰能、北京國能、江蘇智航等國內動力電池生產企業;未來向純電動跑車、賽車,低速城市公交、社區巴士領域發展。
2、市場競爭核心要素
(1)亞太新材料公司投資成立一個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亞太輕量化公司,把原來的知識產權全部劃歸亞太輕量化公司,使公司擁有2個發明專利,還有9個發明專利已受理并正在實審中,實用新型專利13項,在市場競爭中能夠保持技術上的優勢。
(2)亞太新材料公司主持制定了4項省地方標準,其中一個地方標準正在報批,一個已批準立項,參與了國家標準《玻璃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筋的高溫耐堿性試驗方法》的制定,現牽頭制訂《汽車用碳纖維復合材料覆蓋部件通用技術要求》國家標準。參與國家和地方標準的全部人員都到了亞太輕量化公司,對參與市場競爭是處于優勢地位。
(3)與傳統的金屬材料汽車零部件相比,可減重40%左右;力學性能、安全級別比金屬材料提高2.4~5.8倍,比模量也達到1.6倍以上;具備了阻燃和耐高低溫特殊功能。
(4)生產成本比其他公司要低,主要體現在設備智能化程度高,團隊配備齊全,研發周期短、試制、量產速度快。
(5)產品檢測將與中國飛機強度所開展合作,開發專用于碳纖維汽車零部件的檢測軟件和設備,產品檢測有方法、有依據、可靠、權威。
(6)掌握了碳纖維復合材料汽車零部件回收工藝和方法及設備構造原理。
3.營銷策略
(1)品牌營銷
公司建立自己的“坤鋼”商標品牌優勢,通過媒體廣告、新產品發布,參與高交會、珠西會、科技成果展覽會、國際復材汽車產品展覽等方式,向全國、全世界汽車企業展示輕量化零部件產品和研發實力,全面展示“坤鋼”品牌及復材輕量化產品性能和服務,為搶占市場占有率提供商機,從而獲得最佳的效益和良好的信譽。
(2)關系營銷
公司是世界500強企業“博世集團”汽車配件國內定點供應商,有著8年合作的良好基礎和以質取勝的信譽;充分發揮“中國輕量化材料成形工藝與裝備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理事單位、肇慶市新能源汽車行業會會長單位的平臺優勢,積極與國內新能源汽車主機廠對接。在大力推介肇慶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品及上下游配件企業的同時,強化宣傳輕量化公司研發碳纖維汽車零部件產品優勢及功能。
(3)團隊營銷
公司將組建輕量化研究院的營銷團隊和公共關系部,對企業和產品進行整體品牌策劃、外觀設計、質量保障、設計理念等進行整體包裝,將用創新營銷模式向整車企業正面推廣和宣傳。
(4)區域價格營銷
根據市場需求和量,設定區域營銷指導價格、競爭價格、保底價格;在產品質量上以絕對值取勝,確保零退貨率。
4.在建立銷售網絡、銷售渠道、設立代理商、分銷商方面的策略;
(1)通過“微信”公眾號、阿里巴巴、官網等平臺進行宣傳和銷售。
(2)主動與國內主機廠、配件企業、動力電池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注重客戶關系管理,做到珠三角配送12小時、省外48小時配送到位的服務承諾。
(3) 建立以“項目總監、項目經理、職業經理”為軸心,共同商定項目的開發模式和利潤分成模式。
(4)建立區域總經理負責制的營銷網絡。
5.在廣告促銷方面、產品銷售價格及建立良好銷售隊伍方面的策略;
(1)主動參加國內外新能源汽車產業高新技術交易和產品展示會。
(2)建立成本可控的區域價格銷售機制。
(3)建立穩健的營銷和公共關系團隊:
① 定期開展新產品知識培訓和銷售技巧及綜合素質的培訓;
② 吸引具有專業素養的銷售人才,人才梯隊專業化、服務化。
③ 以銷售經理為軸心,以區域、領域為區分,分層進行管理。
6.如何保證銷售策略具體實施的有效性;
(1)根據不同客戶的具體需求,確定價格機制,靈活運用銷售折扣、銷售轉讓、代銷等多種策略;
(2)建立和不斷更新維護客戶信用動態檔案。提出劃分、調整客戶信用等級的方案。對于境外客戶和新開發客戶,應當建立嚴格的信用保證制度。
(3)根據國家政策和市場規律,結合企業生產能力,制定年度銷售計劃與實施計劃,在此基礎上,結合客戶訂單情況,制定月度銷售計劃,并按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審批后下達執行;
(4)定期對各產品的區域銷售額、銷售計劃與實際銷售情況等進行分析,結合生產現狀,及時調整銷售計劃。
(5)定期舉行市場、客戶、產品分析,將營銷經驗分享,并總結、歸納、存檔。
7.對銷售隊伍采取什么樣的激勵機制等;
(1)建立底薪+提成的營銷激勵機制,績效獎金的發放可根據銷售業績以及新開發客戶量來決定。
(2)建立新產品、新客戶開拓獎勵機制,達到要求數量時,給予一定獎勵。
(3)建立和完善銷售人才激勵機制、市場拓展激勵機制、銷售冠軍獎勵辦法,融合團隊所有力量,開展創新激情的市場營銷方法。
(4)定期進行有利團結和成果分享活動,增加團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8.獲利模式
為使企業能夠“利潤最大化”我們將會不斷的完善產品的設計,通過智能系統、機器人等輔助手段,提升生產工藝,提高產品的精度,降低生產及管理成本,擴大銷售規模,以創新求發展,以實現項目產品的產業化,只有這樣,才能大大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才能將產品轉化為商品價值。本項目的主要獲利方式是實現研究成果的商品化,形成具有我公司特點的優勢產品,樹立公司的品牌獲利模式如下。
(1)主營產品:近期,通過特種車引擎蓋、翼子板、底護板等5個產品獲利,利率約20-30%之間;后續,特種車部件、新能源汽車部件、乘用車部件、動力電池盒等產品獲利,利潤率約15-25%期間。
(2)廢舊碳纖維零部件、邊角料二次利用:碳纖回收用于玻璃纖維增強工程材料;碳纖產品邊角料與樹脂混合物,注膠裝飾產品,利潤率約20%左右。
(3)根據現有的訂單和生產能力預計 2018年產值約2800萬元人民幣;2019年初,3套智能模壓設備全部運營后,設計年生產能力約5萬件以上,產值約6500萬元;2020年隨著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品測試通過并定型,產品數量不斷增加預計年生產10萬件,年產值約1.5億元。
融資情況
1.德國克勞斯瑪菲提供的智能生產設備(工業制造4.0智能設備)5500萬(含各種稅費);
2.與進中國飛機強度研究所共同開發復合材料汽車零部件仿真分析軟件及數據庫建設600萬元;
3.與中國飛機強度研究所合作共建華南地區復合材料汽車零部件檢驗檢測中心設備購置900萬元;
4.產業化車間、檢驗檢測中心能力建設 800萬;
5.研發團隊建設200萬元。
公司簡介
廣東亞太輕量化技術研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太輕量化公司)是從廣東亞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太新材料公司)中獨立出來的新公司。亞太新材料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專業從事不銹鋼等金屬材料精密塑性加工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13年,國家實施創新推動發展戰略,公司實行產業轉型升級,積極進入汽車輕量化復合材料領域,進行碳纖維復合材料汽車零部件產業化的研發。公司與西安航天復合材料研究所合作,建立了高性能碳纖維制造及應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發中心應用研究分部;與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先進制造技術研究中心合作,引進陳蘊博院士及其團隊,建立了廣東省復合材料先進成型技術應用開發院士工作站;建立了以復合材料技術研發應用為主要內容的省技術中心和工程中心;與廣州汽車研究院等單位合作,研發出一大批碳纖維復合材料汽車用新產品,已獲得一批知識產權,主持制定了兩項省地方標準,參與制訂一項國家標準。 為了進一步提升碳纖維復合材料汽車零部件的研發、制造和產業化,2018年3月,亞太新材料公司決定投資成立一個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亞太輕量化公司,把原來研發碳纖維復合材料汽車零部件的科技人員、創新平臺、知識產權和系列產品全部劃歸亞太輕量化公司。公司位于四會市南江工業園永盛路11號之二,注冊資本1000萬元。主營:碳纖維復合材料產品、復合材料成形技術研究開發,汽車零部件開發及制造,先進成形技術與裝備應用示范,復合材料產品檢測與咨詢服務。輕量化公司現有研發人員26人,其中:院士1名,教授1名,博士5名,科技特派員1名,碩士研究生4名,本科學歷8名,大?;驅<既藛T6人。全職研發人員18名,團隊覆蓋了企業管理,成形智能設備制造、成形技術及產品開發,產品試制、市場開拓等專業人才。輕量化公司擁有發明專利2項,還有9個發明專利已受理并正在實審中,實用新型專利13項;成功開發碳纖維汽車后地板、新車型翼子板、汽車底護板、特種車電池盒、越野車引擎蓋等10多個產品,2017年銷售2700多萬元。其中:特種車引擎蓋制造一體化方法為國內首創。與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合作開發的年產10萬件復合材料汽車零部件智能設備,達到工業制造3.0水平。公司牽頭聯合廣汽研究院、哈工大等單位正在制訂《汽車用碳纖維復合材料覆蓋部件通用技術要求》國家標準。 2018-2022年,輕量化公司將多方籌集3億元,購置300畝土地、建設10000平方米的現代標準廠房,建設年產30萬/輛整車需求的生產線,為我國新能源汽車和新型材料產業做出新貢獻。